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

傳播效果:創新擴散理論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2019/2/28

傳播效果:創新擴散理論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
公告:2019/2/28
  • 美國傳播學者羅吉斯(Everett M. Rogers, 1931-2004)1962年提出。探討創新經由特定管道與一定時間傳播至社會成員的過程。
  • 傳播創新四要素:創新傳播過程中包含四個基本要素。
  1. 精神或物質文明的新事物。
  2. 傳播管道,如網路、電視等。
  3. 傳播過程,包括生產與實踐創意,繼之以特定人群率先接受,終於社會成員普遍接納。
  4. 社會體系:社會中的溝通傳播結構對創新傳播的促進或阻礙程度。
  • 評估創新五方面:人們考量是否接受創新時會衡量該創新的五個方面。
  1. 相對利益:該創新優於提供相近服務的競爭者。
  2. 相容性:該創新與個人價值與經驗的一致程度。
  3. 複雜性:理解和使用該創新的困難程度。
  4. 可試驗性:該創新能否進行試用。
  5. 可觀察性:該創新創造的好處可否進行觀察與描述。
  • 適應創新五類人:羅吉斯調查研究人群對創新的調適程度,其分布呈鐘形曲線(Bell Curve) ,並分為五類人,如下圖。
  1. 創新者(Innovators)2.5%:冒險精神者,對創新先知先覺,並勇於推動、傳播。
  2. 早期採用者(Early Adopters)13.5%: 引領潮流者,他們是受尊敬的意見領袖,以審慎態度推播創新。
  3. 早期跟進者(Early Majority)34%:深思熟慮者,謹慎但願意較早地接受創新。
  4. 後期跟進者(Late Majority)34%:疑神疑鬼者,當社會大眾普遍接受時才會採用。
  5. 落後者(Laggards)16%:因循守舊者,只有創新成為主流與傳統時,才會被動接受。

            • 此一理論應用在新傳播科技的採用上,發現下列群體較易即早接受傳播創新。
            1. 經濟地位較優者:因新傳播產品或服務初期價格高。
            2. 教育程度較優者:因其對資訊的重要性較有體認。
            3. 社會聲望較高職業:因其更有機會去接觸其他引領創新的意見領袖。
            • 問題討論:對於VR眼鏡你是屬於適應創新五類人中的哪一類?並依評估創新五方面評估自己接受或拒斥的原因?
            資料來源:梁美珊 , 莊迪澎編著,圖解傳播理論,台北:五南,2013。頁120。
            圖片來源:THE LAW OF DIFFUSION INNOVATION, DIGITAL MARKETING STRATEGIES, http://digital-marketing-strategy.weebly.com/diffusion-innovation.html

            本教材供非商業使用,引用請註明出處:開源教材WeLearn,陳述之編著,http://welearnpc.blogspot.com/ 

            除另有註明,網站之內容皆採用 
            創用CC 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3.0 台灣 授權條款

            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