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

受眾:社會滲透理論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2019/2/18

受眾:社會滲透理論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
公告:2019/2/18
  •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特曼(Irwin Altman, 1930-)與泰勒(Dalmas Taylor, 1933-1998)1973年提出。說明人際關係的親密度與其自我揭露的深度成正比。此觀點認為人際關係可分為四個階段。
  1. 摸索期(Orientation Stage):彼此尚在熟悉中,彼此分享的資訊有限。如閒聊對服飾、音樂等生活軟性議題的好惡。
  2. 試探期(Exploratory Affective Stage):在可預期對方反應,雙方互動狀況可控下進一步發展關係。如談論對某些社會議題等硬話題的態度。
  3. 情緒期(Affective Stage):進一步試探彼此交心的底線,在此階段彼此關係仍可能因互動不良、不合而轉壞。如分享彼此的價值觀、恐懼、希望等。
  4. 穩定期(Stable Stage):雙方在有意無意中互相自我揭露。如願意不設防的分享真實的自我。
        • 上述四階段的進程也可以溝通的深度(depth)與廣度(breadth)來闡釋,即開始時彼此談論的內容是話題廣但自我揭露不深,如話題朝向聚焦自我人格特質且深度自我揭露,則代表雙方朝親密互動發展。此一由重廣度轉向重深度的互動發展可以洋蔥(Onion)的形狀比喻,如下圖。

          資料來源
          1.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,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ocial_penetration_theory
          2. 梁美珊 , 莊迪澎編著,圖解傳播理論,台北:五南,2013。頁92。
          本教材供非商業使用,引用請註明出處:開源教材WeLearn,陳述之編著,http://welearnpc.blogspot.com/ 

          除另有註明,網站之內容皆採用 
          創用CC 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3.0 台灣 授權條款

          沒有留言: